行程規劃:善用各種網頁、APP ,幫助你規劃更輕鬆

我喜歡做行程規劃的原因:

1. 對目的地有更多憧憬

2. 提早了解當地狀況

3. 預設會發生的事件

4. 尋找最順路線

5. 減少對未知地方的不安全感

6. 排粗流、細流都可以,不一定會全走到,但至少有個方向

7. 就是喜歡 ( 手比愛心 )

 

 

✏️ 規劃之前

 旅遊目的 

一人獨旅很自由,但如果有旅伴加入就不同了,在所有的花費都平分的狀況下,大家的意見都一樣重要,找旅伴的時候要達成共識,這趟行程要 ( 複選 ):

1. 逛到腳斷

2. 拍爆網美照

3. 深度旅遊

4. 觀光踩點

5. 吃遍美食

6. 悠閒耍廢 …之類的

 

 誰要排行程? 

我很幸運有一群好相處、會敲碗開團的家人朋友,共識就是:「行程交給妳了!」所以人數不管怎麼變,我都很樂意接下這個任務 ( ´▽`) 不過我也曾經被同學雷過,所以我覺得:

⮕ 不熟沒關係,但是完全沒想法就絕對不成行: 反正不熟嘛!被拉黑也沒關係,不要花錢找不痛快

⮕ 每個人都很隨和: 每個人都提出、投票給自己想去的地方、想吃的東西,再一起討論要怎麼安排

⮕ 都很有想法,意見分歧:

• 分區:把景點依路線、車站等分區,每個人抽一區,各自安排

• 分工:依每個人擅長的部分分工,景點、美食、交通、住宿、路線…

• 分天數:各自安排幾天,避免安排到同樣的行程就行,天數沒辦法平均分配的話,多的天數可以去沒排到的地方,或是自由活動

 

光是決定目的地、排行程這兩個步驟,就可以篩掉一部分不適合的旅伴了,如果機票 / 車票已經買了,至少可以少一點爭執跟摩擦

 

✏️ 搜尋景點、路線安排、購買行程

所有的網站、APP、社群都會交叉使用,而且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( ? )

 

 Google Maps、Tripadvisor、Trip.com 

除了用來找景點、路線規劃之外,我也很常用來:

⮕ 查景點評價

• 最新評價:票價、營業時間不一定顯示正確,網路上查到的資訊也都不一樣,加上沒有官網可以參考的時候,我會去查最新評價、問答,看看最近有沒有人上傳相關照片和評論

• 最低評價:從最低評價開始看,瞭解一下大家都遇到什麼狀況

⮕ 查停留時間

除了顯示每天不同時段人潮多寡之外,有時候也看得到旅客通常在那個景點停留多久,這樣比較好安排前後行程

⮕ 找餐廳

依照安排的路線去找沿途有什麼餐廳,也順便看看菜單,方便抓預算,如果有必要提早預約的話,在確定行程不會改之後,我才會發訊息問能不能訂位

 

 各大線上旅遊平台、網站、國內外遊記、社群軟體、影音 

國外遊記我都會原文、中文、英文,對照著看,雖然 Google 翻譯很方便,但是很多中文翻譯結果是一個慘字

⮕ 參考路線

旅行社的、自由行的,只要有興趣的我都會看,對自己的行程也會有比較具體的想法,偶爾會挖到秘密景點

⮕ 活動票券、課程

我會從雙 K 平台看看有什麼活動可以參加,再用 Google、Facebook 搜尋「地區 + 課程名稱」,直接跟當地店家預約課程 至於雙 K 平台,現在幾乎都只用來買「即買即用」的門票

我訂過其中一個平台上的行程,在當地玩到一半被丟包,雖然平台後續處理沒問題,但因為不知道會是什麼旅行社承接行程、遇到問題只能用文字跟客服溝通,這兩點讓我除非必要都不想再從平台上訂行程,訂好的行程可能臨時因為人數不足被取消,這也是一個痛點

⮕ 交通資訊

各種交通卡、班次、路線… 網路上都找得到,真的找不到的,我會問飯店、民宿的人,可能可以問到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交通方式

⮕ 尋找包車司機

從臉書社團找有信用的包車司機、參考行程費用,不過這跟買樂高一樣,會發生樂高問到一半,賣家突然說被人家喊走了的落空狀況,所以價錢可以接受就趕快跟司機確認預約吧

⮕ 天氣、服裝

看大家分享天氣、觀察最近照片中的人都穿什麼

⮕ 注意事項

看看旅行社會提醒什麼、大家都遇到什麼狀況,或是當地有什麼法規改變、緊急事件,社群更新的很快,大家也都會在上面集中討論

 

 當地旅行社、導遊 

有些地方跟團比較方便,或是也只能跟團去,我會從網路上找有在更新的、有店面的當地旅行社、當地導遊買行程,有狀況才聯絡的到人

到了當地臨時想要跳島、追加行程的話,就會從住宿附近找能溝通,或是評論好的那間

 

✏️ 行程規劃工具

 電腦版 Google Maps 

用過很多行程規畫的 APP、網頁,覺得還是 Google Maps 最好用,電腦、手機同步更新,不管在什麼裝置上都可以隨時查看、編輯,還可以下載離線地圖

 

⮕ 建立新地圖

已儲存 > 地圖 > 建立地圖 > 按下「未命名的地圖」,把地圖改名字,做一個專屬這趟旅行的地圖

 

⮕ 標記地點

改變圖示

把查到的景點全部都標在地圖上,並改變圖示,通常我會分成四類:

1. 景點 2. 飲食 3. 購物 4. 住宿

註:三餐只有跟家人、朋友出去的時候會安排,自己一個人就餓了才吃,隨便走隨便吃,除非有特定想吃的餐廳才會排進去

• 把地點分成「有興趣、待考慮、不想去」三種類型

1. 有興趣:不變動

2. 待考慮:改成淺灰色

3. 不想去:直接刪掉

• 更改地點名稱 非必要,不過改成統一語言看起來比較順眼😂 怕改完忘記是什麼地方的話,也可以把其他語言翻譯打在該景點的說明中

 

⮕ 新增圖層、重新命名、把景點拉到對應的圖層中

• 以「日期」命名

1. 我會寫日期 + 星期幾 ( 01/01 週日 )

2. 圖示依照日期分顏色

 

• 以「地區」命名

1. 不同天去到同一地區,我會分成台北01、台北02兩個圖層

2. 圖示依照日期或地區分顏色

 

 Excel 

⮕ 工作表:交通、花費、總行程、景點、住宿,我習慣分成這五大工作表,內容細項就看心情增減

 

• 交通:飛機航班、船班、包車資訊 打字或是插入相關截圖 • 花費:日期、地區、分類、內容、幣值、備註 旅遊期間我都會記在手機裡,回來再打進 Excel

 

以前會用「記帳城市」,不過房子蓋到一定程度後就刪掉了,後來發現「萬記帳」可以結合旅遊行程、分帳,已下載還在試用中,目前最不便的是幣別不能彈性選擇

 

• 總行程: 有必要的話,除了總行程之外,還會依照地區或日期多開幾個工作表紀錄細項

有試著用過 Funliday、TimePipe Go、Tripiday… 來記錄行程,但是都不上手,不然就是介面設計很不直覺,最後還是用 Google Maps + Excel / Word 的組合,電腦、手機都通用很方便

• 景點:中文 / 英文 / 當地語言對照、地址、營業時間

• 住宿:名稱、訂房管道、入住 / 退房的日期和時間、電話或其他聯絡方式

 

 Word 

⮕ 短期旅遊:人少、沒有交通問題、抓預算需求的時候,我就會用 Word 排行程

• 卡片式:一天一頁

 

• 表格:

 

⮕ 順序難以決定

地圖圖示一次只能拉一個不是很方便,我會用 Word 粗略排好兩、三種行程,比較完哪個比較適合自己後,再去拉地圖圖示

 


 

通霄爬文、蒐集資料、各種大小細節安排… 要負責全部多少會有壓力,但這些都是規劃行程的人才能享受到的快樂與成就 ヾ(´∀ ˋ)ノ

哞哞
哞哞

日本打工度假中🗻